江西德兴市亿万富豪退隐深山树上种“仙草”
发布日期:2018-01-19 14:15:52 来源:三峡生活网 阅读次数:次 转发请注明出处:三峡生活网
仲春时节,微雨。江西德兴市境内的大茅山脚下,清幽的山谷中升起缕缕云雾,溪水潺潺,鸟声和鸣,如同人间仙境。山风拂过,雾气随风散开,密林深处的一株株阔叶树上,露出一层层铁皮石斛的身影。
铁皮石斛是名贵中药材,有滋阴、润肺、强肾等功效,素有“药中黄金”之美称,被唐《道藏》列为“九大仙草”之首。铁皮石斛通常生长在较高海拔的岩石峭壁或林间树干上,对生长的环境要求十分苛刻,自然产量极少。目前,我国铁皮石斛主要以大棚种植为主,而仿野生树栽铁皮石斛非常少。
江西德兴大茅山这片深山密林里,种植着大片仿野生树栽铁皮石斛。一棵棵高大的树干上绑扎着一株株苔藓裹着的铁皮石斛,已长出的根茎牢牢地嵌入树干,有些开始吐露出碧绿的嫩芽,这种以树为“地”的仿野生种植方式令人眼界大开。
“我们这样做的目的是让铁皮石斛生长真正回归到大自然中,吸收天地之灵气。”这片山林的主人廖水海一边讲解,一边查看铁皮石斛的长势。
“铁皮石斛种苗是用遮荫网条绑扎在树干上,最底下那层一般距地面80厘米,往上共种植4至5层,每层间隔30厘米。这种方法种植的铁皮石斛无需施肥,更不用农药,只依靠吸收树皮和大树的营养就可以很好生长,品质要比大棚种植的高很多。”廖水海称,种植技术非常考究,他几乎每天都要到林子里查看铁皮石斛的生长情况。
大茅山麓的大目源特有的气候、土壤、山泉和地形条件,造就了这片土地生长出的铁皮石斛拥有更加上好的品质。“仿野生铁皮石斛生长得慢,种植下去后,一般要等3年才能开始采收,漫长的生长期一点一滴融入这里的天地万物之精华。”廖水海说,德兴铁皮石斛去年被农业部列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铁皮石斛原产地。
“铁皮石斛是喜阴植物,把它种在树上和崖壁上,既不与农业争农田,也不与林业争林地,实现了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去年10月底至今年3月初,基地首批仿野生种植的铁皮石斛进入采收期,收益达1300余万元。”廖水海说,现在来自上海、浙江等地的订单不断,产品供不应求。
廖水海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时下,大棚种植的铁皮石斛鲜条市场售价为每公斤300余元,而仿野生种植的平均每公斤售价近4000元,价格翻了10倍左右。以一亩地年采收6公斤铁皮石斛鲜条为例,通过林下仿野生种植,每亩林收益高达2万多元。
廖水海1995年“下海”去浙江创业,先是办起了成衣加工小作坊,凭着肯打拼能吃苦的干劲,小作坊日益发展壮大,现已成为年产值过亿元的服装生产企业。
俗话说,叶落归根,故土难离。当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之时,廖水海却萌发了回乡的念头。2008年,一次机缘巧合,廖水海从浙江雁荡山一种植铁皮石斛的朋友那里了解到,铁皮石斛作为稀缺药材,有庞大的市场需求,他敏锐地嗅到了商机。
廖水海并不想走朋友大棚种植的路子,对石斛种植技术一无所知的他突发奇想,能不能仿野生环境把铁皮石斛种在树上呢?说干就干,廖水海把自家企业院子里的林子当成了“试验田”,他多方讨教,不断改良种植技术,前前后后花了约3年的时间,终于在一次次失败的基础上,掌握了一整套成熟的仿野生铁皮石斛育种、培育和种植技术。
德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山高林密,适宜铁皮石斛等多种中药材生长,2012年底,廖水海将企业交由大儿子打理,自己回乡考察,准备在仿野生种植铁皮石斛上大显身手。
2013年初,他首期投入400余万元,租用大目源4500亩山林,当年就完成种植500亩。截至目前,基地累计投入近5000万元,租用的山林面积达7000多亩,种植面积1800亩,已成为国内最大的仿野生铁皮石斛林下种植基地。
从基地建设正式拉开序幕那天开始,廖水海一直致力动员周边村民参与建设,共同致富,不仅雇佣了数十名村民来基地进行种植管护,还成立了德兴市还野铁皮石斛种植专业合作社。基地的建设已经为村民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变,目前合作社有社员104户,每年直接带动农户户均增收万余元。
在外成功创业,而今回报家乡的廖水海对自己的石斛产业信心满满。他说,下一步要建成无菌恒温的种苗基地,培育出优质高产的种苗;往深加工和精加工发展,变原料输出地为产销一体化石斛产业链;动员全市符合种植条件的农户加入,促进德兴铁皮石斛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用‘仙草’带动更多村民致富。
如今,大目源仿野生铁皮石斛林下种植基地已成为德兴发展特色种植业的一大亮点。“德兴正在多措并举助推大健康产业振兴发展,今年我们再扩大种植面积500亩,以实际行动参与到家乡建设中来。”廖水海拿着刚分拣完的铁皮石斛种苗,与基地员工一起迈步向林间走去。